一是深化分级管控机制。严格落实重庆高速公路桥长、隧长、坡长的“路长”结构物管养责任制,动态更新隐患清单闭环处置。加大桥隧、高边坡等重点部位巡查频次,累计投入4000余人次完成4608公里全路网多轮排查,新增智能监测设施提升预警能力。二是构建立体排查体系。运用卫星遥感、航拍影像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,对高速沿线5公里范围开展地质灾害点、淹没风险路段三维立体排查,建立风险图谱数据库。三是强化智能监测应用。推进InSAR卫星遥感、边坡AI预警、桥梁智能传感等新技术应用,研发复杂地形地质数字化安全技术,实现危险路段实时监测、智能熔断。四是完善应急联动机制。深化“一路多方”协作,与公安、气象等8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平台,联合地图及通讯运营商完善极端天气预警系统,落实“叫应-响应-熔断”全链条应急处置。目前已完成首轮隐患排查整治,智能监测覆盖率提升至87%,为汛期高速公路安全提供有力保障。